苏州太湖东山岛上有许多古村,这些古村是真的“古”,大多建于南宋时期,其中最早、最出名的一个是陆巷古村淘股神,被称为“太湖魁首古村落”。在这里,可以找到失落已久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,可以找到我国古代知识分子“归来仍是少年”的初心。
村子地理环境绝佳,背山面水,风景秀丽,也正是这样山环水绕、偏居一隅的位置,让古村在近千年历史中少有战火祸及,保存着绵延千年的耕读文化烙印,保留着旧时的村子布局,也遗留了不少古建筑。
陆巷这个名字来源于最早村中所修的六条直达太湖的巷弄,而村子的成名则源自一代名相、唐伯虎的恩师王鏊,这里正是王鏊的故里。
王鏊可谓古代学霸的代表人物,自小聪慧过人,成年后为人正直淘股神,为官清廉,家中没什么积蓄,被称为“天下穷阁老”。王守仁赞其为“完人”,唐伯虎也称其“海内文章第一,山中宰相无双。”
王鏊科举考试中曾连中解元、会元,在殿试时原本该中探元的他因考官私念只中了一甲第三名探花,和“连中三元”失之交臂,村中至今还伫立着三座牌坊,纪念着这段辉煌历史。
村中的惠和堂是王鏊故居所在地,占地面积极大,有各种建筑104间,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原貌,可一窥王鳌归隐之后的生活状态。
故居建筑呈中轴对称,布局规整,可用中规中矩来形容,也从侧面反映出王鳌正统端严的性格。
正厅开阔高大,梁柱为粗壮的楠木,千年不腐,进入正厅似乎能嗅到古老的味道。厅中家具古朴典雅,雕刻精美,搭配着窗外生动的景致,有种贵而不俗的风雅感。
王鏊立像手握书卷,清瘦矍铄,正是人们心中古代读书人该有的模样。一片寂静中,望着塑像,仿佛可以看到在王鏊归隐回乡后与友人、弟子讲古论道、品茶对棋的场景。
人杰地灵的陆巷古村走出的名人不止王鳌一人,这座村子在明清两代出了一名状元、一名探花、十一名进士和四十六名举人,近代和当代还出了三名中科院院士。打卡东山镇,不妨走进陆巷古村悠长的巷子,走进一段悠悠历史。
天臣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